基金买入费率什么意思(买基金的买入费率是什么)

  不好意思,想看动画片的,请上优酷,今天咱们讲的是另一个贝塔 —β。

  你可能知道,在现代金融理论里, β是衡量一个投资组合相对整体市场的波动性指标。简单说, β为1的投资组合理论上会有和大盘指数相同的波动幅度, β

  为1.2则意味着组合的波动幅度会比大盘高20%。

  

  (图片摘自 wikihow /Calculate-Beta)

  因此, β所引申出来的一个意思就是大盘表现带来的回报, 比如以A股为例,创业板指数上涨了5%,那么可以说你的β回报是5%

基金买入费率什么意思(买基金的买入费率是什么)

  ,如果你的实际回报达到8%,那这3%就是代表超额回报的α回报。

  

  (图片摘自 wikihow /Calculate-Beta)

  说到这你可以已经联想到ETF投资了 —没错,一个指数ETF的目标就是获取 β回报,所以ETF也叫被动管理投资,你不用选股不用择时, 你买的就是整个市场。

  ETF近来的确是非常火,Investopedia的报道称,截止今年4月30日,美国上市的ETF的规模已经达到2.22万亿美元,单是4月一个月就净流入112.3亿美元,前四个月净流入总计453亿美元。

  这跟同期对冲基金净流出达到150亿美元形成鲜明对比(FT报道),在强波动的市场里,人们似乎对主动管理越来越不信任。

  不过,也不是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去买大盘的,大家对 α的留恋可谓溢于言表。 如果这时候我告诉你,有一款ETF,也属于被动型指数投资,但却有机会跑赢大盘,获得超额收益,你会不会有点躁动?

  

  而设计经营这些ETF的机构也给这类产品起了非常好听的一个名字:smart beta,也就是题目里说的 “聪明的贝塔 ”。 CNBC报道说,从去年5月到今年5月,以smart beta为卖点的ETF和公募集净流入达100亿美元。

  既然这个 β“聪明 ”,那意思就是传统ETF的 β笨咯? 要知道什么是smart beta,以及为什么这些机构会如此宣扬它,我们就要回过头再来看 β的定义。

  上边我们讲过, β可以理解为市场。 市场只有一个,不存在笨与聪明之分,但“市场”本身怎么界定,就有不同种方法了。

  学过金融专业的都知道,几十年以来,CAPM(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)资产定价模型里有一个重要的成分 “预期市场回报”(expected return of market),这个回报就是我们常说的大盘指数的回报。

  而这个大盘指数是怎么算出来的呢?在这个模型里,大盘指数是由各个股票的市值为权重计算得来的。

  举个简单例子,假设在只有2只股票的市场里,一个X股市值1000万,一个Y股市值500万,以这个时候为基期规定大盘点数为1000,而到了一个月之后,X股价上涨20%,市值到了1200万,而Y股涨了100%,市值到了1000万,那么这个 “大盘 ”的点数则为:

  (1200+1000)*1000/(1000+500)=1466.67点。

  所以,我们这个月大盘上涨了46.67%。这个 “市场 ”里的Y股涨了100%,但整个指数只涨了不到50%,就是因为被这个只涨了20%的X公司的权重股给 “拖累 ”了。

  同理,我们在买追踪这个指数的ETF的时候对应的X、Y两只股票的数量等于也是又当时的它们市值的比重决定的。 这种计算“市场大盘”的方法最为常用,什么上证综指、纳斯达克100、标普500、罗素2000等常见的指数,都是按这个标准编制的。

  不过,惯例就是用来打破的。十几年来,很多研究和投资机构都在琢磨如何改良这种指数编纂方法的缺陷。以市值为权重计算指数有一个明显的缺点,就是它假设市场总是 “有效 ”的,也就是说,股票的价格/市值是一个理性市场的结果,是对未来公司现金流折现的结果。

  但现实中,股价并不是理性的产物,特别是在中短期内,一只股票很可能被爆炒到天价,形成严重的泡沫。在市场充满泡沫的时候买入按市值比例计算的大盘,那投资者自然就会大比例的持有过高估值的股票。

  不过,反应快的人可能马上就会说,股票价格被高估还是低估,可参考因素太多,本来就是没有定论的事。要按这个标准,谁能编出来十全十美的“科学”指数?

  没错,这世上并没有完美的东西,但这不影响人们对perfection的追求。于是,除了传统的指数之外,机构们还争相推出了各种不同的指数,有的试图反应整个市场,有的则只是为了反应市场的一部分,比如大蓝筹、高成长小盘股,还有医疗、能源等行业指数。

  广义上说,凡是机构在编纂这些指数时候没有简单使用市值权重的方法,而是加入其他考虑因素的,统统都可以是算作smart beta。

  要说这些指数怎么编制的,那就是机构们各显神通的事了,有的加入了公司历史/预期现金流的考虑,有的加入了对公司账面价值(book value)的考虑,也有的加入了公司所在行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的考虑。当然,也有主张 “平等 ”的流派,认为每只股票都应该在指数里平起平坐,平分秋色。

  但这些指数不管怎么编, 最终目的都是很明确的,就是能制作成投资产品卖给投资者,最好还能获得不错的收益。如果这些指数这能做到波动性比传统指数小,收益还比传统指数高,那吸金效果一定不在话下。

  但这些smart beta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呢?其实看了这么多,明眼的已经猜到结局了 —smart beta的表现一定是良莠不齐,没法一概而论。

  因为这种改变指数编制的做法,本身就体现了研究机构对市场构成的主关态度,虽然最后形成了被动管理的指数投资,但本质是一种新的选股理念。 这种选股(选一篮子股票也是选股)的结果最后跟传统指数去比,在波动性和收益率上都可能出现不同的组合情况。 即使在回测时候表现出优势,但实际结果都没法预料。

  当然,这也不是说smart beta的ETF或者基金就没有价值了,也许经过时间的考验,最终会有一些精品策略会逐渐走向主流。投资产品种类永远不嫌多,只是要麻烦投资者仔细甄别相关机构的投研能力了。 其实对小白来说,如果真的不能满足于传统指数投资,选择几个著名机构的smart beta进行分散投资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
  最后插几句,国内也有一些属于smart beta范畴的ETF和指数基金, 投资者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研究它所追踪指数制定的逻辑,不能只看收益,也要看波动率、最大回撤和费用。

  Happy hunting!

  本文为弥财投资原创文章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如需转载请联系公众号,或发送邮件至 stevengou@micai.asia

发布于 2024-02-03 18:02:11
收藏
分享
海报
1
目录